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执法合力
全面梳理权责清单,规范7个执法门类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其中行政处罚356项、行政强制事项25项。根据省交通运输厅“1+5+1+X”工作运行机制,与铜陵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和相关管理服务中心探索建立系统内部运行协作机制,织牢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安全环保等交通“一张网”。与公安、环境、水利、渔政及长江海事、长航公安等部门建立联系人制度,累计开展各类联合执法近50次,不断提高综合执法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和高效性。
创新执法理念,保障合法权益
树牢执法为民理念,在全省率先落实轻微免罚清单和告知承诺制,对68个清单事项施行容错机制并向社会公开,对首次发现的、能够当场改正或者承诺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危害后果轻微的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主动亮明执法身份、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开展说理式执法,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并对当事人加强教育,坚决杜绝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共受理办结行政处罚案803件,行政强制案28件,无行政复议,1起行政诉讼一审胜诉。此外,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求,通过“六个首次”(即,首次对网约车平台实施行政处罚、首次汇同多部门进行联合约谈、首次对聚合平台进行约谈、首次对电招平台订单进行核查、首次清退不合规网约车平台公司、首次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非现场查处),加快推进铜陵市网约车合规化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合法网约车数量达263辆,合法网约车驾驶员4500余人,网约车“双合规”订单率提升50%。
创新管理方法,优化营商环境
为规范交通运输信用管理,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多举措奏响“信用监管、信用惩戒、信用修复”信用管理三部曲。按照铜陵市交通运输局要求,推广应用双随机监管平台,动态调整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明确依据监管对象信用状况进行分级分类差别化管理,对问题多、风险高、信用差以及投诉多的重点检查对象实施100%检查,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检查对象降低抽查频次和比例。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轻重适度的惩戒措施,防止小过重惩。同时,加强与上级和外地市信用部门沟通联络,“一对一”帮助全市交通运输行业31家市场主体修复1214条失信记录,避免失信企业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融资、申请优惠政策等方面受到影响。
创新执法方式,赋能保通保畅
为避免疫情期间所有货运车辆“一刀切”式接受检查,成立60人的专业队伍,分区域24小时对货运车辆进行“网上”核对和筛查,提高超限超载车辆甄别效率,确保无违法行为车辆“免打扰”畅行。针对因存在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违法行为无法从事货物运输的企业,成立专班集中办公,依托全省联网治超综合管理系统、部省共建交通执法信息系统等平台,通过视频连线全程指导,在全省率先尝试全流程线上办理。2022年以来,累计处理非现场违法车辆90台,极力保障货运物流畅通。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
结合部、省相关考评办法,坚持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7×24小时“不打烊”,集中受理交通运输领域各类投诉举报、信息咨询、意见建议,形成电话业务的即时答复、分类转办、适时跟踪、办结归档、抽查回访闭环管理,并在全省率先实现与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归并,12328话务质量月度考评4次获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