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全面依法治市
市司法局“三个多”全力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发布日期:2022-08-29 16:21  来源:  
 

 2021年以来,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多部门联动、多层次援助、多维度介入,全力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多部门联动,共绘未成年人普法“同心圆”。一是完善责任机制。将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八五”普法规划和每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工作责任制,协调教体、民政、团市委、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各方力量,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凝聚力。联合市教体局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明确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按照“一对一”模式为全市中小学校配齐法治副校长。二是把握时间节点。“开学季”“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开学普法第一课”、法治主题班会、法治副校长授课等活动,持续加强《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宣传普及,真正做到普法宣传贴合未成年人实际、贴合需求、贴合心声。三是突出特色主题。依托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人防办等打造了反邪教、禁毒、人民防空和法治教育中心四个青少年主题法治教育基地。持续深化“铜娃学法”品牌塑造,联合市中级法院开展“喜迎二十大 法治护未来”青少年暑期法治夏令营活动,受到《安徽日报》《安徽法制报》、“安徽普法”和《铜陵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四是强化依法治校。联合市教体局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目前,我市已创建3批次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51所,正在开展第四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

 二、多层次援助,撑起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伞”。一是延伸法律援助触角。市、县(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托共青团和妇联建立了10个青少年(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51个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覆盖城乡。针对留守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协调律师开展上门服务。结合“12348”法律服务热线、148法律服务网,为未成年人提供“掌上”法律援助服务。二是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将涉及儿童相关权益的家庭暴力、抚养纠纷、在校学生意外伤害或人身损害纠纷等重要事项列入法律援助范围,开通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绿色通道”,实现应援尽援、应援快援。三是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纳入《铜陵市年度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管理,实行办案质量与办案补贴相挂钩的差别补贴制度,落实“一案一评”机制。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未成年人”等品牌活动,联合各级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每年开展法律援助进学校、进乡村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并同时提供现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服务。2021年6月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 96件,其中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52件,接待来访未成年人法律咨询600余人次。

 三、多维度介入,厚植未成年人成长“营养土”。一是强化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在调查评估环节,深入开展排查走访,全面掌握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况,提出科学的评估意见在入矫宣告环节,开展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详细告知其应遵守的监管规定及违反法律后果,树立社区矫正威信。在矫正监管环节,坚持区别对待、教育为主和特殊保护的原则,根据青少年的性格、性别、罪名不同,科学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矫正方案。二是深化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开展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测评和辅导,建立一人一档。提供“一对一”个体心理咨询服务,有效消除心理问题,帮助其身心健康地融入社会。建立纾困救济机制,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失业失学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加强部门联动,为符合就学、就业条件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完成义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三是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印发了《“人民调解为人民全力护航二十大”专项活动工作方案》,将涉及未成年人的“家事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作为重点内容,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累计化解涉及妇女儿童的矛盾纠纷1278件。创新人民调解源头治理新机制,在全市已建设105个“百姓评理说事点”,未成年人群体的诉求、法律需求和矛盾纠纷都可以在说事点上得以反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