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法律服务 > 基层工作
铜陵市人民调解打出“六步拳” 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发布日期:2022-06-24 10:53  来源:  
 
     近年来,铜陵市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增强队伍素质、构建联动机制、强化工作保障等,不断深化人民调解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2020年以来,全市人民调解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万余件,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是建强组织领导机构,推进纠纷化解常态化。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人民调解工作专班,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落实,全面对标对表全国指引和全省特色指引,进一步明确目标、厘清任务、细化措施,建立健全村(社区)调委会每周一次、乡镇(办事处)司法所每月一次、县(区)司法局每季度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及时发现苗头隐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等非诉讼方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二是搭建调解工作框架,助推纠纷化解立体化。积极探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相互协调”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以市、县(区)5个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调解中心)为统领,36个乡镇调解委员会医疗、婚姻事、物业调解等10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442个村居(社区)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的多层次、宽领域工作体系,调解网络覆盖城乡,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区)、矛盾不上交”。

三是健全联动协作机制,打造纠纷化解多元化。抓好警民联调平台建设在全市46个公安派出所全部建立警民联调工作站,选聘专职调解员常驻从事调解工作抓好诉调对接平台建设在法院设立5个诉调对接中心邀请调解员进驻法院诉调对接中心通过委托调解方式实现诉调对接;抓好访调对接平台建设,市、县区分别设立了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抓好区域联合调处平台建设,成立市、县区人民调解中心,指导县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发挥信息收集、纠纷分流、督查督办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在基层有效化解。

四是探索智能手段运用,引领纠纷化解信息化。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充分运用12348中国法网,在12348中国法网设立铜陵板块,全市各调解组织469个调解产品入选,可实行调解服务申请、在线咨询、在线确认和跟踪问效等。完善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研判预警机制,每月对矛盾纠纷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各县(区)、基层调解组织的分类指导。建立健全“法润铜都”法律服务微信群,覆盖所有村(社区),实行线上线下联动,线上通过微信群随时随地开展普法宣传,线下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

五是突出整体职能优势,增强纠纷化解高效化。组织实施人民调解“十百千”工程、“人民调解为人民全力护航二十大”等专项活动,大力推进融法治元素于一体的“百姓评理说事点”105个,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涉疫涉企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整合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专业人员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行“您点我办”“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六是强化保障机制建设,提高纠纷化解优质化。谋划制定人民调解分级分类培训纲要,3月10日全市举办了一期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班,并推动各县区、各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交流等形式,增强人民调解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实施《关于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全面贯彻落实《铜陵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全市统一的案件补贴标准与调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对一般调解、较大调解、重大疑难复杂调解案件分类每件补贴200-800元,调动了广大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